广西南宁五点发力预算绩效管理见成效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布时间:2021-09-16
本报讯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今年在建制度、强监督、严约束、扩范围、提效率五个方面下足功夫,全力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实现新突破。
建制度,立好预算绩效管理“奠基石”。南宁市制定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具体要求、责任分工等,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和督导落实。逐步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制定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应用、服务费管理和第三方机构管理等制度,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强监督,打好预算绩效管理“组合拳”。市人大在进行预决算审查时,加强对绩效目标、重点项目绩效再评价结果的审查监督。市审计局在进行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情况审计时,重点关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审查是否开展了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绩效管理;在审计重点资金和项目时,着重关注绩效目标设定与实现、评价结果应用等情况。市财政局今年对市本级2016—2020年的水利发展资金、航线补助资金、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实施重点检查评价,重点关注项目绩效评价是否定期组织实施和项目效益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情况,对专项资金进行跟踪问效。预算单位在公开部门预算时一并公开绩效目标,在开展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自评时,通过部门网站公开相关绩效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严约束,用好预算绩效管理“撒手锏”。一是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预算绩效负责,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二是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全市政府绩效考评范围,进一步压实各级各单位的主体责任,让“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更深入人心。三是将绩效目标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的原则上不予安排预算。四是明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编制2021年部门预算时,根据项目支出的绩效再评价结果调减预算安排资金,并督促资金使用单位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充分发挥绩效评价以评促管的作用。
扩范围,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今年,市本级绩效目标管理范围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覆盖市本级所有一级预算单位,并向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PPP项目等领域延伸,推动预算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延伸到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在2021年部门预算中,市本级除涉密外的一级预算单位,都编制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共编制项目支出绩效目标1444个,较2020年增长195.3%,涉及资金约212.88亿元,其中48家重点管理单位对本系统所有项目支出均编制了绩效目标。
市本级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自评的范围不断扩大。市本级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部门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均需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自评,监控、自评范围随绩效目标管理范围的扩大而扩大。今年,首次对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两项民生项目开展重点监控。
市本级绩效再评价范围不断扩大。今年,市本级对73个2020年度项目支出开展绩效再评价,涉及资金约30.73亿元,包括轨道交通运营补贴等专项资金,并首次对社区医养结合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绩效再评价。选取市卫健委、教育局等6个一级预算单位进行试点,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再评价,涉及资金约236.69亿元。
在逐步深化市本级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基础上,开展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自评管理。组织各县(区)、开发区实施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以预算绩效促脱贫实效,不论是绩效目标还是绩效自评,填报和审核的比例均为100%,实现了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全覆盖,使预算绩效管理贯穿市县乡三级。
提效率,写好预算绩效管理“说明书”。市财政局编印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册,通过文字表述、图片介绍、参考案例等方式,让全市各单位全面了解相关政策知识;设置工作流程图,介绍预算单位每月要开展的各项工作,解决单位“不重视、不了解、不懂做”的问题。制定运转保障类项目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涵盖运转经费、购置经费、房屋维修经费、信息化改造建设经费、信息化运行维护经费5方面内容189个指标;在智慧财政一体化系统中导入21类不同资金用途、共7500多个指标,让绩效目标编制从“填空题”变成“选择题”。通过系统填写、报送、审核绩效目标,减少了材料的流转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卢清建)
郑重申明: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ꁸ 回到顶部
-
ꂅ 400-6699-383
-
ꁗ 在线咨询
-
ꀥ 微信二维码